拆解習特會3種可能 牽動習威信?

國情動向

發布時間: 2018/11/07 09:00

分享:

分享:

儘管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預定本月底G20峰會期間會晤,惟是否意味貿易戰「乍現曙光」,卻仍有待驗證。外界普遍認為,中美存在結構性矛盾,要找到兩國利益的中間着墨點、阻止貿易戰滑向更壞境地,難度相當高;習近平今次親自披甲上陣、形同坐上談判席,需冒很大的政治風險。

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當地時間周一(5日)表示,只要達至公平,願意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;幾乎同一時間,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在新加坡舉行的論壇上表明,中方願意與美國磋商,努力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貿易解決方案。

特朗普倘提「城下之盟」 必定談崩

經歷連月貿易戰後,中美高層似乎都有意為緊張局面降溫;兩國高層互送秋波,不僅為恢復對話創造空間,也為習特本月稍後的會晤改善氣氛。

習特會結果如何,中美政界及商界有不少預測,有悲觀、有樂觀、有人估計會有成果,也有人預料談崩的機會不小。

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,則推測習特會無論談成或談崩,不外乎有三種結果︰

1、最好結果是雙方同意煞停關稅戰,同意降低部分關稅、貿易戰暫停。但這一幕能否實現存疑,中國當然希望長一點的「休戰」,但特朗普方面很難說,他過去一般是短時間的休戰。

2、次好結果是貿易戰也許會繼續,但激烈程度有所緩解。例如美方不會在年底對目前加徵10%的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,將稅率提高到25%;或是暫緩針對中國的第3輪、總值2670億美元關稅措施。

3、不能排除的最壞結果,是美方提出在會談中提出「城下之盟」,迫中國改變目前的經濟結構(包括美方此前要求的停止補貼產業等);中方無法滿足的要求,雙方不能達成一致,貿易戰因而升級。

儘管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預定本月底G20峰會期間會晤,惟是否意味貿易戰「乍現曙光」,卻仍有待驗證。

觀察人士指,習近平今次答允與特朗普會晤,中方此前肯定與美方有大量「桌下」的接觸,摸清特朗普政府的真正意圖及訴求,並獲雙方官員確認;因此,特朗普在習特會上「突襲」,逼中國接納「城下之盟」的機會很低、徹底談崩的機會還是不大的。

但關鍵是過去特朗普政府的談判風格是善變、態度飄忽難測。最典型例子是中國副總理劉鶴團隊今年5月15日起赴美談判,經歷5天磋商,中美公布聯合聲明,劉鶴更稱此行最大成果是雙方不打貿易戰,同意不互增稅。

特朗普會否反口 成為習最大風險

詎料美方隨後在毫無先兆下「變臉」,白宮在同月29日發表聲明稱,美國將確定對中國產品徵稅清單;隨後便是500億美元的徵稅清單如期公布,以及特朗普要脅要碼向2000+2000億美元中國貨徵稅。

有外媒事後指,這一役令劉鶴感到挫折,中美高層貿易談判停頓至此。分析指,目前恐怕沒有人能保證這一幕不會重演--即特朗普不會違反「劇本」向習當面施壓,又或與習剛見過面後,即「變臉」宣布加碼制裁中國。

在此前提下,鑑於今次是習近平親自登場,直接與特朗普交手,預計中方將更嚴密防範會談出現狀況;因為一旦談崩,不僅有可能令中美關係惡化,更牽動習的管治威信,這種政治風險不能輕視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